C组是许多球迷的“第一眼死亡之组”,当E组在昨天凌晨露出了凶残的面目,我们才知道这届
其实E组早就露出了“死亡之组”的端倪,意大利、美国、加纳、捷克的世界排名是所有小组中最高的———意大利是夺冠热门,捷克是葡萄牙欧洲杯前四名,美国是韩日世界杯前八名,而首次进入世界杯的加纳也很具有“黑马相”。
世界杯开赛数日均无冷门,顺风顺水过了那么多天,终于出了大乱子!E组上演了两场不要命的比赛,留下了两个大大的问号:捷克为何要这样愚蠢地自杀?国际足联怎么能允许拉里昂达这样的“屠夫裁判”在世界杯上执法?
捷克和加纳的比赛有点不可思议,捷克板凳不深和年龄偏高的劣势充分暴露出来,重攻轻守的打法也漏洞重重,最令人惊诧的是,捷克主帅布鲁克纳在最后时刻孤注一掷,完全放弃防守,如果不是这样,捷克至少还可能会多一个净胜球,扳平也不会完全没有机会,还没到拼命的时候呢!为什么要用这种自杀的打法?
当切赫的大门二度被加纳队洞穿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布鲁克纳的嘴角居然露出了一抹诡异的微笑,这位出了名的“赌徒教练”已经决定在最后一轮与意大利豪赌一把!
乌拉圭裁判拉里昂达铁了心要做主角,他的疯狂出牌造成意大利对阵美国场面失控,这场比赛损害的是两支球队的利益,因为这场比赛透支了他们的体能,最后一轮又是死战,这已经让他们比其它小组的球队吃了亏。在裁判的严苛执法下,里皮的用兵也出了问题:德罗西比四年前的托蒂更危险;皮耶罗不是可以扭转乾坤的球员,从来就不是———少一人的美国队仍旧能打得那么疯狂,只能说明里皮的用兵和意大利队的心理出了问题。最后一轮,注定残酷,或许意大利和捷克只有一个能够幸存……
从积4分的意大利到仅积1分的美国队都留有出线希望,意大利、捷克、加纳三支球队目前均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其中意大利形势最好,只需一场平局便确保出线,而捷克和加纳则必须取胜方可出线无忧,美国队则需要在确保取胜的情况下希望意大利击败捷克或者大比分负于捷克。意大利与捷克两强之间的碰撞将几乎笃定成为一场生死之战,而净胜球可能在未来的小组排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死亡之组(Group of Death)”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据说在1986年世界杯上,乌拉圭的主帅将E组形容为“死亡之组(Group of Death)”,此后就有了“死亡之组”这个概念。
按照传统的说法,死亡之组可分成两类:一是小组中绝大多数球队实力都相当出色;二是四支球队实力都不是最强,但水平极其接近,任何一支球队都有可能成为小组第一。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1986年世界杯以来的“死亡之组”吧!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E组(丹麦/联邦德国/乌拉圭/苏格兰):联邦德国勉强出线,丹麦三战全胜,乌拉圭虽然两平一负,但最终却也幸运地搭上了进军16强的末班车。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F组(英格兰/爱尔兰/荷兰/埃及):英格兰小组第一出线,埃及小组垫底,爱尔兰和荷兰积分、净胜球和得失球数完全相同,两支球队只能通过抽签来决定名次,抽到下签的荷兰不得不在1/8决赛提前同联邦德国火并,结果荷兰被淘汰。
●1994年美国世界杯E组(墨西哥/爱尔兰/意大利/挪威):四队都是胜负平各1场,只能看进球数多少,结果只进两球的挪威被淘汰,意大利队排在第三勉强出线年法国世界杯D组(保加利亚/西班牙/尼日利亚/巴拉圭):门将苏比萨雷塔的低级失误让西班牙输给了尼日利亚,西班牙成为唯一一个小组赛就打道回府的种子队,最后一轮,尼日利亚故意对巴拉圭放水,两队携手出线年韩日世界杯F组(尼日利亚/英格兰/阿根廷/瑞典):夺冠大热门阿根廷以1胜1平1负出局,英格兰和瑞典同为1胜2平晋级16强。